9月15日,《2019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活動總報告》在天津發布。
就目前披露的結果顯示,58.75%網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其中遇到個人信息泄露的達85.36%(折合全體比例為51.15%),遇到個人信息過度采集的達58.48%。
我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比去年提升了12.91%,滿意度有較大提升,不過個人信息保護和企業安全責任是得分最低的兩個指標,成為了“拉分項”。
生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網絡已成為我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網絡安全事件、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頻繁發生,不僅嚴重威脅著網絡安全的正常運行,也損害著廣大網民的切身利益。
信息保護意識增強,完善立法呼聲漸高
隨著使用的深入,網民們大多已經開始逐步對網絡安全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有了一定的概念,有了被侵犯安全的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58.75%網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其中遇到個人信息泄露的達85.36%(折合全體比例為51.15%),遇到個人信息過度采集的達58.48%。
報告還提到,37.4%網民認為網絡個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較多”,認為“有一些”的網民占43.6%,占比最高。
此外,大多數網民都遇到過懷疑或確認個人信息被泄露、被盜用的情形,其中逾八成網友曾收到推銷短信或電話,逾七成收到過垃圾郵件。
在網絡安全從業人員中,超過50%認為App不應普遍收集整份證號、聊天記錄、短信內容、住址等用戶信息;另有40%以上認為通訊錄、通訊記錄、消費記錄、手機號、收入等也不應該被普遍采集。
此外,數據還顯示,逾八成網民希望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七成網民希望對網絡平臺責任進行立法,六成網民提出對數據安全保護立法。完善立法、打擊犯罪和強化監督也成為了網民的主要訴求,這也正是網絡安全發展趨勢所在。
個人無意識操作亦是安全大漏洞
不過,盡管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度有所提高,但報告顯示,2019年仍有超過45%的網民曾做過不安全的上網行為。
其中近一半的網民曾在公共場所登錄Wi-Fi,在網絡賬戶注冊時使用個人信息,打開來源不明的電子郵件或網站鏈接。
還有一些其他的不安全行為,例如長期不做文件備份,使用盜版軟件,下載來源不明的軟件……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實質上也是會招致個人信息泄露的大漏洞。
為了更切身讓大家感受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14日,由中央網信辦、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導、天津市委網信辦主辦的2019年網絡安全博覽會開展,現場設置3000平方米的互動體驗區。在App個人信息保護專區,南方都市報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重磅推出品牌公益活動——國內首家信息雜貨鋪(Data Pay)。
在這間店里,你可以看到明碼標價的設計款帆布袋、帽衫、電子商品等,在選中心儀的商品后,參與者拿著標價簽即可到收銀臺,用對應的個人信息“買單”。
與眾不同的付款方式讓不少人感到新奇,紛紛參與到活動中來。現場準備的300件商品在不到兩個小時內幾乎售罄。
“原價218元的充電寶現在不要錢,只要你的一張照片即可兌換!
記者發現,九成以上的體驗者對于交換個人信息并不排斥,有的還因為限購一件而感到遺憾,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些被他們輕易交出的個人信息可能比現場的兌換品更有價值。
在展示區里,相關工作人員用顧客交出的信息進行了3個小實驗。用手機號碼換購帽衫的人即刻收到了一則垃圾短信。用郵箱交換帆布袋的人在現場的大屏幕上看到,工作人員用該郵箱搜索出了其注冊過的所有網站。而用照片換了最貴的電子產品的顧客,則看到了自己的自拍照被合成了脫發廣告的代言人。
觸目驚心的事實讓體驗者們真實感受到了信息泄露的嚴重后果,真切意識到信息安全保護的重要性。
信息價值如此之高,惹得各路不法分子都蠢蠢欲動,獲取大量信息的最方便途徑莫過于直接從企業下手,通過挖掘漏洞捕獲大量用戶信息。
比起個人信息泄露招致的災難,企業如此龐大的信息量,一旦出現安全問題,無論是泄露用戶信息抑或是企業自身重要信息,后果都將不堪設想。而作為企業本身,掌握大量信息的同時,維護企業在網絡上所掌握的信息安全,并為之負責,是企業自身不可推卸的責任。
多年的企業服務經驗讓我們清楚充分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了網,從建站到認證,每一步都立足于安全至上,用專業為您免除后顧之憂,跟進時代法規發展步伐,提供等保合規服務,您只需提交基本信息,一站幫您完成測評服務以及相關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為您的企業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本文參考來源:南方都市報、新京報。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了了網
一站式網絡營銷服務專家
liaoliao-wang